当前位置: 主页 > 洛阳资讯 >

清洛基地:探索“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新模式

时间:2019-05-20点击:
火花四溅,一把把旋耕刀具经过激光强化,耐磨性提高2倍以上;进退自如,国内首创高效成型磨削技术的钢轨打磨车在模拟线路上反复测试,即将投入“实战”……近日,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简称清洛基地)多个项目实现突破。

  火花四溅,一把把旋耕刀具经过激光强化,耐磨性提高2倍以上;进退自如,国内首创高效成型磨削技术的钢轨打磨车在模拟线路上反复测试,即将投入“实战”……近日,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简称清洛基地)多个项目实现突破。

  作为省内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清洛基地历经两年多发展,已逐渐成长为一座“富矿”——30余项具备应用转化基础的技术项目储备,下设11个研究所、2个研究中心,孵化企业十余家……

  “依托现有优质资源,基地已由‘单兵作战’升级至协同创新。”清洛基地执行主任马明星介绍,当前该基地正致力于搭建“科技、产业、金融”握手区,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赋能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助力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

  协同创新实现突破

  在深度链接600余家企业、密切联动2000余位清华校友的基础上,清洛基地如何结合洛阳实际,发挥联动效应?正在推进的“增材制造智能工厂示范工程”,是对这一问题的响亮作答——这项由多部门联合参与、整合增材制造、机器人视觉传感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关键技术的智能工厂示范工程,将于今年年底落成,届时集研发、试制、量产、仓储于一体的柔性化、智能化增材制造体系将由梦想变成现实。

  协同创新,是为了直击行业痛点、攻克技术难点、打造创新亮点。以11个专项技术研究所和2个研究中心为载体,拥有近70名研发人员从事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智能检测、新材料等领域技术研发,清洛基地向来不缺乏创新点。以激光增材制造为例,在成功推出数十种激光增材制造强化核心零部件后,清洛基地激光增材制造研究所日前又在农机易损件强化产品方面取得突破。

  该所副所长张?玉介绍,目前农机易损件强化产品已进入中试生产阶段,即将实现批量化生产。此外,基地机器人控制与视觉传感研究所研发的免示教坡口切割机器人系统,特种金属材料研究所与兄弟单位联合承接的特种装备用钛合金课题研究……在多个领域的关键点上绽放创新之花。

  高效整合“连点成线”

  如果把激光增材制造、智能检测技术、特种金属材料等核心技术看作智能制造体系中的“点”,那么如何把这些“点”高效整合,实现“连点成线”?

  清洛基地平台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市场部部长孔莹表示,在打造增材制造智能工厂的过程中,基地主动将多家研究部门技术成果进行有机结合,通过配合信息化工具和手段,最终打造出一条条行之有效的“提升线”“优化线”。

  从具体领域“点”的输出,到整体解决方案“线”的升级,对于清洛基地来说是条必由之路。

  当前,依托精益优化的理念,清洛基地的多项先进技术定向匹配企业改造需求,贯穿企业“生产中枢”,针对世界粮油巨头益海嘉里、知名车企一汽大众等实现了“连点成线”的批量输出。作为我市“三大改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清洛基地还通过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为中航光电等企业进行生产全程梳理优化,并依托“智能化改造县区行”活动对接我市35家企业。

  整合资源多维发展

  今年年初,原先同在机器人所工作的“博士三剑客”邹怡蓉、刘佳君、吴哲明相继走上新的工作岗位。3位博士从共同钻研到分管不同领域,正是该基地运营模式成长的缩影——聚集新人才,催生新技术,打开新市场,用“人才力量”推动“产业创新”。

  清洛基地平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哲明表示,应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看智能制造,将技术、人才、企业等资源有机整合,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链。“由面及体”整合上下游企业,打造产业互联网,是清洛基地放大企业合作优势的具体实施路径。

  此外,今年清洛基地承办的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先进制造全球总决赛成功举办,促成了先进制造全球总决赛永久落户洛阳。该项赛事将成为洛阳在招才引智方面的一条重要途径,使源源不断的“清华技术”注入“洛阳制造”。

  马明星表示,下一步,在围绕洛阳产业布局不断引进人才和技术的同时,基地还要将目标转向对研发后端的延链补链,深化科技与金融有效融合,推进“技术商品化”进程,在不断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模式的同时,连通“点、线、面、体”,多维发展,力争早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增强外部辐射效应,培育发展新动能,持续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清华力量”。(洛阳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朱甜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