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平顶山资讯 >

曲艺盛会 相约鹰城|李素红:人过四十苦学艺 梦想开花照现实

时间:2020-09-24点击:

在宝丰曲艺社门前,李素红唱起了河南坠子。

平顶山晚报记者 燕亚男/文 彭程/图

常言道“人过四十不学艺”,而她却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学习河南坠子,为梦想而坚持。她就是李素红,宝丰曲艺社的负责人,她希望把曲艺事业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小有个梦想

9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宝丰县城关镇东中社区的宝丰曲艺社,大院门外挂有刘兰芳、王印权题词的匾牌:“宝丰曲艺社,为民送欢乐。芳香传万家,花开永不落。”曲艺社内有演播厅、演出服装室。

今年49岁的李素红正在为即将开幕的第十届中国曲艺节做准备,她将带着曲艺社培训班的孩子们表演河南坠子《马街书会》。

李素红从小就喜欢说唱,六七岁的时候听坠子书,听一遍就能原汁原味地唱下来。但是因为家人反对女孩子抛头露面,她只能把这个梦想埋藏在心里。

她做过水泥瓦匠,养过鸡、猪和牛,开过拖拉机,摆过早餐摊儿.。和宝丰县文联工作人员赵民强结婚后,夫妻俩琴瑟和鸣,李素红凭着对曲艺的一腔痴情,不拿薪酬,在马街帮丈夫打理大书场,一干就是3年多。

在大书场的日子里,李素红被浓郁的曲艺文化氛围浸润着,眼见成百上千的民间艺人负鼓抱琴千里迢迢赶来马街献艺,激发了她隐藏在心底的梦想:“我也要拜师学河南坠子!”于是,她利用接待各路艺人和坠子大师的机会,在他们吃饭、喝茶的间隙,上前虚心求教。2015年,李素红拜了马街书会当年的“书状元”李冬梅为师,正式学习河南坠子。

努力终有收获

亲朋好友得知李素红要学曲艺,都觉得很惊讶,纷纷劝她:“人过四十不学艺,别学了,算了吧。”她笑着说:“从小学艺靠记性,年纪大了学艺靠悟性。别看我年纪大了,一样能学好。”

当时李素红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好河南坠子。她跟着李冬梅一周内学会了一段《小黑妮儿》,登台演唱,字正腔圆,惊艳了众人。她报名参加由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河南坠子中青年人才培训班”。

“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我很珍惜。但是在培训班第一次上台的时候,看到台下坐的都是曲艺名师,我紧张得唱不出来,老师们当时对我很失望。为了重新得到老师们的认可,我每天5点起床,除了吃饭、上课,练到晚上11点。”李素红说,她跟着朱迎春老师很快学会了《双枪老太婆》《林冲发配》等段子,在结业演出中,她演唱的《双枪老太婆》,得到了老师和学员们的高度赞赏,那一刻她不禁泪流满面。

在培训班还差10天结束的时候,她听说张久来老师的段子写得好,便诚心诚意前往拜师,张老师给她一段《医德颂》,有人物,有故事,接地气儿,她一看非常喜欢,就去找省歌舞剧院的杨庆林老师谱曲。杨庆林用了5天谱完,还教她唱。她回家唱给赵民强听,老赵是行家里手,细细琢磨,把结尾改动一下,改为《医患情》。2017年9月,在四川岳池举办的中国曲艺之乡第四届曲艺展演上,《医患情》获得了优秀展演奖。

开办曲艺社

2018年2月1日,李素红在马街村创办了宝丰曲艺社,搭建曲艺爱好者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这也是一个培育新人的公益学校。学员们多次送戏到社区、养老院,除了河南坠子,还有大调曲子、三弦书、大鼓书、琴书、快板……深受群众喜爱。另外,曲艺社还在马街村开办了“艺人之家”,接待全国各地民间艺人。

2018年11月,正当宝丰曲艺社开办得顺风顺水的时候,赵民强因脑梗在郑州住院,一直昏迷不醒。

“看到老赵这样,我曾想过放弃,不再开办曲艺社。最后还是老赵坚定了我的信心,他昏迷的时候嘴里一直念叨‘马街书会’。”李素红说。

2019年,李素红腾出老宅,粉刷一新,为曲艺社重安新家。为了盖这座大院,李素红把家里的全部积蓄都投了进去,还借了不少钱。为了还债,她把县城的唯一住房卖了。卖房子的时候,李素红哭了一天一夜。后来,看着曲艺爱好者来这里登台献艺、互相交流,赵民强的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她特别开心,而且她在艺人们身边耳濡目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在曲艺社培训班学习的曲艺爱好者最大的52岁,最小的9岁,不收学费。

李素红说:“我请了专业的胡琴师伴奏,每个月只有1000元劳务费,是老赵从他的工资里拿出来的。虽然维持曲艺社很难,但是把曲艺事业传承下去是我的梦想,我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曲艺,并且不断地扩大队伍,让传统曲艺传承下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