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平顶山资讯 >

贾世忠:一经挚爱未尝轻

时间:2020-10-22点击:

贾世忠在家演奏京胡 本报记者 张亚丹 摄

10月18日,在市区湛南路148号院一单元楼上,71岁的贾世忠正在排练快板,他精神饱满,抬手间快板上下翻飞,声情并茂的演绎和诙谐幽默的语言令人深受感染。

从艺50余载,从京剧团、说唱团、话剧团,再到文工团,贾世忠一路凭借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和勤学苦练,用精彩的表演证明了自己。

多年来,他参演的相声、小品屡次在全国大赛上获奖。2001年,他主演的小品《安排》获得中国曹禺戏剧奖一等奖;2005年,他凭借小品《高效率的爱》在第五届CCTV小品大赛荣获业余组第一名;2008年,他凭借小品《如此孝心》荣获第六届中国曲艺节牡丹奖。

勤学苦练终成艺

1949年,贾世忠出生于信阳市潢川县一个京剧世家,伯父、哥哥、姐姐都是京剧演员。

“每当哥哥姐姐们练功时,我就逃学去偷艺。”贾世忠说,可能因为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无论什么样的动作,看过一遍,他都能学得八九不离十。

1968年11月,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的一员,19岁的贾世忠到潢川县一个村庄插队。

“那时候虽然年轻,但是我很清楚,我爱京剧,我要上台表演。”下乡的日子苦,可贾世忠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练功,台步、下腰等一项不落。当时学戏全靠听广播,他每天看准时间在电线杆子下听,靠着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练习,很快他就成了宣传队的骨干。

那时,很多剧团下乡招人,但因家庭成分不好,贾世忠都被排除在外。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坚信只要我足够出色,一定有出头之日,能登上舞台表演。”贾世忠下定决心要坚持到底。

1971年,新组建的平顶山矿务局京剧团排练革命样板戏,四处物色人选。有人推荐了贾世忠,他身段、唱腔样样出众,招招式式有板有眼,最终被特招到平顶山工作。

如愿进入京剧团,20岁出头的贾世忠更加刻苦学习,一年后就因业务技能突出被提升为导演。

同年,贾世忠被剧团派往山东学习京剧《红嫂》。一场大戏下来,从布景灯光设置到演员调度,从乐器演奏到唱腔表演,他都记了下来。回来后,贾世忠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又排又演。

“那时候整个人沉浸其中,成宿成宿睡不着觉。”每晚,贾世忠躺在床上,灯线就牵在手里,枕头边放着戏本手稿,有了灵感赶紧起身记录下来。仅用了11天,他就把《红嫂》排了出来。

《红嫂》开演后很快红遍了百里矿区,贾世忠也成了矿区的红人。

意外受伤后转行

1973年,正当贾世忠的京剧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他在练习“云里翻”时,不慎从两三米高的麦秸垛上摔下,伤及腰椎,彻底终结了京剧之路。

“真的是生不如死,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受伤后的贾世忠整日郁闷不已。

“你有身段、有唱腔、会表演,唱不了京剧还能说相声、演小品啊。”朋友一语惊醒梦中人,贾世忠重新振作起来,决定转行说相声、演小品。

那时,他每天通过广播听相声,边听边学,练习基本功。

1975年,平顶山矿务局说唱团成立,他开始表演相声、快板书等节目。

“咱们平顶山群众都喜欢曲艺,氛围好。”贾世忠说,相声、小品表演往往诙谐幽默接地气,很受群众喜爱。贾世忠善钻研、悟性好,在小品《酒后吐真言》中,他一人分饰局长、作家、评委、司机4个角色,分别讲普通话、广东话和东北话等,性格、形体、神态也各不相同,12分钟的演出光衣服就换了8次,充分展示了贾世忠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功底。

“演小品让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渐渐地,贾世忠成了矿区群众最喜欢的演员,每次消夏晚会演出后下台,就会有群众上前给他扇扇子,还会有人送来冰棍给他解渴。

1983年,贾世忠被借调到市总工会职工业余话剧团担任导演。干一行精一行,他执导的话剧《十五的月亮》火遍全市,接连演出了100场。

悉心传艺携后辈

此后几十年,贾世忠演过话剧,拍过电视剧,编写过相声、小品剧本,成了名副其实的杂家。2001年,他主演的小品《安排》获得中国曹禺戏剧奖一等奖;2005年,他凭借小品《高效率的爱》在第五届CCTV小品大赛上荣获了业余组唯一的第一名。1993年10月,他带10岁的徒弟史不凡(小名毛毛)在矿工俱乐部演出的相声《威胁》,被鹰城艺坛传为佳话。

“我唱过京剧,苦学相声、快板,演过小品、电影,这一生与艺术相伴尤为幸福,仿佛自己就是为此而生。”贾世忠说。

2009年退休后,他更加忙碌了,不少单位邀请他参加表演活动,还有许多表演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贾世忠认真接待、悉心传艺。此外,他还深入全市中小学,传播曲艺艺术。

“只要愿意学,我都愿意教。”贾世忠说,希望在平顶山这片曲艺沃土上有更多曲艺人才崭露头角。(本报记者 张亚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