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平顶山资讯 >

赵玉萍:四获马街书会“书状元”

时间:2020-09-24点击:

赵玉萍手执八角鼓,在家练习曲艺

“二十七八月黑头,没见过没过门的女婿偷石榴……”9月22日上午,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业桂园小区的一栋高层内,今年70岁的赵玉萍清唱了一段从艺后学会的第一个唱段《偷石榴》,仿佛又回到了儿时跟随堂哥学唱河南坠子的难忘岁月。

赵玉萍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也是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南坠子代表性传承人,曾四次获得马街书会“书状元”,两次代表我市应中宣部、原文化部、中国曲协的邀请进京演出,1995年荣获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2004年获得河南省首届民间优秀戏曲会演金奖,2005年获得河南省第一届民间艺术节金奖,2008年获得第六届中国曲艺节优秀节目奖。除了河南坠子,赵玉萍还擅长三弦书和大调曲子表演。

艺缘

赵玉萍出生于鲁山县张良镇,因为要照顾生病的母亲,1964年,14岁的她便辍学了。

赵玉萍的堂哥赵文德是鲁山县曲艺队的坠琴师,见赵玉萍辍学在家,就提议让她学唱戏。

“我怕学不好,不过我母亲非常爱听戏,鼓励我去试试。”赵玉萍说。

加入县曲艺队后,赵玉萍跟着李占营老师学习河南坠子的唱腔、简板及八角鼓击打技巧,赵文德则经常给她开小灶。赵玉萍学习非常刻苦,总是把唱词写在纸上,晚上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一遍一遍地记,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背诵唱词。

加入县曲艺队两个月后,赵玉萍跟随曲艺队到鲁山县马楼乡沙渚汪村演出。在众人的鼓励下,她首次登台演唱了刚刚学会的河南坠子小段《偷石榴》,比桌子没高多少的她初次登台便赢得众人喝彩。

1980年,原省文化局在郑州市举办首届河南坠子中长篇青年演员进修班,赵玉萍被推荐参加进修。第二年,她在丈夫兼同事王金玉(团队的坠琴师)的鼓励下,撇下一岁多未断奶的二儿子到省文化艺术学校(原河南省戏曲学校)首届曲艺班学习,师从我省著名坠子艺术家赵峥,一学就是4年。

在曲艺班的4年里,赵玉萍博采众长,系统学习,开阔了视野。其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两次到曲艺班作示范演出。赵玉萍说,那时一学期回家一次,回来之后还要跟着曲艺队出去演出,“一边学,一边演,相当于‘勤工俭学’,那几年提高得很快”。

1985年,赵玉萍进修结束回到鲁山县,后任鲁山县曲艺团团长,直至2007年退休。

退休之后,赵玉萍夫妇发挥余热,被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聘为兼职教授,她教学生大调曲子,丈夫教坠琴。

辉煌

赵玉萍与大儿子王占军合作演出的《二嫂抓赌》成为河南曲艺经典之作,演出超过120场,曾两次赴京演出。第一次是2005年1月,中国文联和中国曲艺家协会组织“中国曲艺之乡”第一次进京汇报演出,全国近200名曲艺演员赴会;第二次是同年2月,中宣部、原文化部主办的慰问来京务工人员大型文艺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二嫂抓赌》再次上演。

提起宝丰马街书会,赵玉萍说:“马街书会是艺人心中的盛会,一年一次,就是在外面演出也要回来赶会。”那时,县曲艺队年年都组织去马街赶会,而且年年都写出去了,从没空过。1984年,赵玉萍以《李逵夺鱼》获得马街书会“书状元”。随后,她又于1990年、1997年和1998年分别夺魁。

在1995年的中国第二届曲艺节上,赵玉萍以三弦书《酒店军魂》获得牡丹奖。可喜的是,王占军表演的《书会春风》也获得牡丹奖,母子俩双双折桂,一时间在曲艺界成为美谈。在2008年的中国第六届曲艺节上,赵玉萍与王占军和二儿媳刘秋阁联袂表演《田大妈听房》,获得优秀节目奖。

今年,第十届中国曲艺节再次花落鹰城,搞了一辈子曲艺的赵玉萍非常高兴。她说:“我市是中国曲艺城,我年纪大了,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儿媳和学生们,他们将在今年的曲艺节上表演节目,为观众带去欢乐。我依然会在背后全力支持、指导他们,进一步把曲艺事业发扬光大。”

(平顶山日报记者 田秀忠 文/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