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平顶山资讯 >

宝丰县姚店铺村把小香菇做成了大产业

时间:2020-11-24点击:
区块网

小香菇能做成多大的产业?在宝丰县,有个曾经一穷二白的落后村,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从种植香菇起步,到加工食用菌产品,再到发展观光旅游,通过不断拉长食用菌产业链条,提高了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把小香菇做成了富民大产业。11月23日,记者来到宝丰县张八桥镇姚店铺村,探寻小香菇的富民之道。

户外雪花纷飞,大棚内暖意融融。在该村食用菌产业园内,百余座大棚次第排开。大棚内,香菇、白玉木耳、玉皇蘑、灵芝等食用菌长势喜人。

“除了原有的香菇,其余都是我们今年试种的新品种,不久就可以上市销售。”姚店铺村党支部书记徐桂玲自豪地说,“这边是规划的共享菜园,那边是向日葵观光园,正在建设的是葡萄观光长廊……”

徐桂玲的自豪来源于姚店铺村发展食用菌产业带来的底气。近几年,该村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先导,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了“全民入股、人人分红,致富路上不落一人”。

该村位于张八桥镇北部,交通便利,曾是宛洛古道上的一个驿站,由于历史原因逐渐没落。“空占着好资源,但是没资金、没项目、没经验,村里长期发展不起来。”谈起村子的创业史,徐桂玲感触颇深。

穷则思变。徐桂玲多次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到驻马店三门峡等地的香菇种植基地学习,经过多次讨论,大家统一了思路,最终决定发展香菇产业。“大棚香菇这个产业在很多地方已经十分成熟,这个产业劳动强度较小,适合留守妇女和中老年劳动力,比较契合村里的情况。”徐桂玲说。说干就干,徐桂玲带头投资,并动员全村68名党员入股,于去年初成立村办企业,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标准流转村民土地,建起10个大棚。该村党支部决定,本村村民务工优先,建档立卡贫困户还能得到额外照顾。

李秀霞是该村贫困户,老伴患有疾病,两个儿子在外打零工,一家四口生活拮据。村办企业成立之时,李秀霞便将家里的两亩地流转了出去,并到大棚务工,负责装袋、采摘等,每月能赚将近2000元。

像李秀霞一样,该村及周边村的40多名贫困人员在园区稳定就业,采摘旺季务工的人更多。该村出产的香菇品相好、价格适中,产品供不应求。该村党支部鼓励村民成立宝成种植合作社,并将全部村民吸收为社员,种植园面积扩大到150多亩,建设80多座出菇大棚和12座养菌大棚,预计明年总产值可突破1000万元,村集体收益50多万元,辐射带动200余人就业。

在该村的一处作坊内,工人们正忙着加工香菇酱和香菇干。徐桂玲介绍,村里在售鲜品的基础上,又着手开发香菇的延伸产品,并且规划了厂房,注册了季鲜纯商标,正准备购置设备进行工厂化生产。

延长产业链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如今,姚店铺村依托食用菌产业园,又规划出特色农产品商业中心步行街,修复郑家旧宅,建设葡萄观光长廊和向日葵观光园,致力于打造集种植采摘、观光旅游、休闲体验、食用菌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农业旅游观光园。

刚刚过去的“双11”,让徐桂玲感受到了网络的力量。她又开始谋划,准备利用农村淘宝、网络代购等平台,为小香菇插上电商“翅膀”,让更多产品走出去,让更多游客走进来。

(本报记者 巫鹏 通讯员 杨国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