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平顶山资讯 >

百岁老人张长富:深藏功名60载 奉献学习不止步

时间:2020-12-02点击:
区块网

张长富在读报写学习日记 本报记者 王春霞 摄

当年张长富义务当复称员的情景 王仲平 供图

老人珍藏的两枚纪念章 本报记者 王春霞 摄

□本报记者 王春霞 赵萌萌

在湛河区姚孟街道姚电社区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住着一位面色红润、和蔼可亲的百岁老人。看到老人出来遛弯、买菜,邻居和熟人除了羡慕地送上一句“老爷子身体真好”外,对他辉煌的过去一无所知。

这位101岁的老人名叫张长富,是一位有着73年党龄、深藏功名60余载的老八路。

75年前,张长富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解放邯郸的战役中负过伤,落下了八级伤残。62年前,他从部队转业来到平顶山,投身到城市建设中。离休之后,他在市场上义务做了十多年的复称员……

纪念勋章 铭刻英雄岁月

11月27日下午,敲开张长富家的门时,老人正坐在卧室的书桌前,聚精会神地写学习日记,卧室的墙上、衣柜门上贴满了剪报。张长富的儿子张建军说:“读书看报写学习日记,这是父亲每天的必修课。”

看到原单位平煤神马集团力源化工公司退管科负责人魏凯和20多年前采访过自己的王仲平,老人热情地打招呼,起身走到客厅,跟我们聊了起来。

儿媳李国荣拿出一个袋子,小心翼翼地掏出老人的宝贝: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50年以上党龄纪念章、残疾军人证……其中有两枚纪念勋章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一枚是华北解放纪念章,一枚是抗美援朝胜利纪念章。

看到这些纪念章,张长富伸出左手,指着大拇指处的伤疤,打开了话匣子。

1920年,张长富生于河北省晋县(今石家庄市晋州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岁时到天津一家纸厂当学徒工。1945年3月参加革命,成为八路军第50团的一名战士,跟随聂荣臻的部队与日军打游击战。在1945年10月邯郸战役中,他的左手被炮弹炸伤,随即被送入济南的白求恩医院治疗。伤愈后,他留在医院做行政后勤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至今,老人的左手大拇指活动依然受限,他也由此落下了“因战八级伤残”的光荣印记。

张建军说,父亲的这些经历,平时很少说起,他也是后来报送父亲的有关资料时才了解到的。

默默奉献 为民服务不止步

1958年,张长富从部队转业来到平顶山,参与筹建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随后,他又转至原平顶山矿务局工作,在平顶山矿务局的多个下属单位担任过行政职务,直至1984年从平顶山矿务局化工厂(现为平煤神马集团力源化工公司)离休。

26年间,他兢兢业业对待每一份工作,为我市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离休之后,张长富和另外两名退休干部一起担任劳动路市场物价、计量监督员,13年如一日为群众义务复称。那时候还没有电子秤,他每天早晨背着杆秤、提着自制的“招牌”到市场上岗,“招牌”上写着“为人民服务公平秤不收费”字样。

据粗略统计,十多年里,张长富先后为群众义务复称达15万人次。他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老有所为精英”荣誉称号,1994年被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授予“全国街道群众物价、计量监督积极分子”称号。

1997年,王仲平等人以《耿耿丹心映晚霞》为题,在《平顶山日报》上以摄影报道的形式,报道了张长富的故事。

定个目标 活到一百二十岁

李国荣说,老人的身体一直很好,直到1998年出现了轻微的脑梗症状,他们才把老人接来一起生活。这20多年来,老人生活习惯很好,不吸烟不喝酒,也很少吃肉,吃饭只吃八分饱。老人不喜欢麻烦别人,自己的房间自己打理,早睡早起,作息很规律。

“晚上7点之前睡,早上三四点起床,热一杯牛奶,吃两块鸡蛋糕,就出去到小区晨练了。回来时,还常常到附近市场捎点馒头和菜。”李国荣说,老人很节俭,最喜欢吃炒馒头。

张建军说,前些年,父亲曾在路边开荒种了一片地,经常自己打理,“前年还能锄地呢”。

张建军认为,除了生活习惯好以外,父亲性格好、不急躁,还爱帮助人。张建军记得小时候,家里本来住着两间房,后来父亲的一个同事没房住,父亲就主动让出了一间,他们一家三口就住在一间房里。

李国荣说,有一年公公的同事老彭给公公过生日,说起物资缺乏的年代,公公给他家背去的一袋面,让他记了一辈子。公公说“老彭家生活困难,孩子多”。公公看到谁有困难,就爱接济人家。

张长富关心国家大事和经济发展,每天读书看报,学习日记记了一大摞。最近几年,老人还迷上了英语,英语学习日记写了好几本,每个英语单词下面用汉字标出读音。张长富说:“有时候看报,会碰到英语,就学着玩。”

张长富对晚年的幸福生活非常满意,他在百岁生日时写下一首“生活歌”:“吃住不用愁,衣着有讲究;天天像赶集,往返人如流;单身娶媳妇,日子乐悠悠。”

2018年,在平煤神马集团首届“最美老人”评选活动中,张长富被评为长寿安康老人。

王仲平说:“老人始终抱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给国家找麻烦,不给家人找麻烦,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最打动我的。”

魏凯感慨地说:“每次来看望老人,再回到工作岗位上,就感觉动力十足。”

采访结束时,老人高兴地说,他的目标是活到120岁。

邻居蔡建华看到老人,禁不住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老爷子身体真好,性格也好,没恁多事,不管你说啥,人家都一笑而过。”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