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洛阳资讯 >

西工区八一北路社区:做邻居38年 他们已成最亲的“家人”

时间:2018-09-13点击:
本报推出《说说俺的好邻居》专栏后,不断有人拨打热线66778866讲述自己和邻居之间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为您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西工区八一北路社区1号楼1单元。这里,除了已经搬家的居民,还有6户共处了38年的老邻居。年轻时,他们各自忙碌,没有太多交流;退休后,他们成了最亲的“家人”,互相串门,结伴旅行,热闹的故事每天都在他们之间上演。

  社区工作人员(左二)和1单元的好邻居也成了朋友

  本报推出《说说俺的好邻居》专栏后,不断有人拨打热线66778866讲述自己和邻居之间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为您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西工区八一北路社区1号楼1单元。这里,除了已经搬家的居民,还有6户共处了38年的老邻居。年轻时,他们各自忙碌,没有太多交流;退休后,他们成了最亲的“家人”,互相串门,结伴旅行,热闹的故事每天都在他们之间上演。

  邻里有多熟悉?一听敲门声,就知道是谁来了

  “咚咚咚咚咚!”住在5楼的赵周琴只要听到这样的敲门声,不用问就知道,来人准是对门的李群娥。打开门,66岁的李群娥要么拿着几个新鲜水果,要么端着一盘刚烙好的油饼。“送来给你尝个鲜。”这是她一贯的开场白。

  赵周琴和李群娥年龄相仿,退休后,她俩基本上每天都待在一块儿,就像一对亲姐妹。

  李群娥敲门是一种方式,住在4楼的刘锁珍则是另一种方式。“咚,咚”,缓慢而轻柔;如果是赵周琴,那就是拍打式的“啪啪”声音。“我们这几家,谁做了好吃的都会想着给其他人送点儿,时间长了,对彼此的敲门声熟悉得不得了。”赵周琴说。

  为了鼓励邻居多锻炼,他们相约每天“打卡”

  1单元和社区办公室相距不远,工作人员总能看到几位居民每天准时出现在楼下,择菜、聊天、下棋、活动……特别热闹。“有一次无意中说起来,我们才知道他们是在‘打卡’。”社区工作人员说。

  原来,住在4楼的贾长法老人今年已经90岁高龄,老伴儿李秀英也84岁了。担心老人天天闷在家里对身体不好,邻居们就商量着一起“打卡”锻炼,每天鼓励他们下楼活动一会儿,之后再搀扶他们送回家。

  同样让大家惦记的还有赵周琴。赵周琴打年轻起就喜欢在家里做家务,不愿意外出,退休了依然如此。“这哪儿行,老了更要多接触社会。”李群娥和刘锁珍性格相投,于是俩人便经常约赵周琴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还结伴外出旅行。慢慢地,赵周琴变得外向了,还加入了社区老年志愿者队伍。

  从平房到楼房,陪伴身旁的依然是老邻居

  1单元的住户都是1980年入住的,有几户在此之前就是邻居。搬到楼房以后,陪伴身旁的依然是这些老邻居。

  住在3楼的韩女士也是一个热心人,前几年,她隔三差五就会敲开4楼贾长法夫妇的家门,询问对方需要什么东西,自己帮忙买回来。“从去年开始,她身体不太好了,这些邻居们一直惦记着,经常去她家里看望。”社区工作人员说。

  “别看我们关系好,曾经也闹过笑话。”李群娥忍不住笑着说,多年以前,一个人在楼下问“赵周琴家在哪儿”,结果大家一头雾水,不知道对方要找谁,“我们处了这么多年邻居,都叫她小名‘妞儿’,没问过大名”。不过,从那件事以后,虽然他们平时还是用“姐”“嫂子”或小名之类的称呼,但大家专门问清了彼此的姓名,后来通信工具普及后,他们又记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以备不时之需。(洛阳晚报记者 李岚 通讯员 王万春 文/图)

------分隔线----------------------------